在计算出子装配件C的能力需求之后,就可以从中提取出对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假定工作中心24是关键工作中心。假定已知产品X的最终装配提前期是1个时区,子装配件C的提前期是2个时区,零件D和零件E的提前期都是1个时区。于是,工作中心24的偏置时间是4个时区。能力清单指出,对于每件产品X,在其完工之前4个时区,在关键工作中心24上将出现的负荷是准备时间2.4小时,加工时间0.16小时。
现在可以把构造能力清单的步骤概括如下:
1.将主生产计划物料的BOM展开到所有的制造层次(包括提前期)。
2.依据工艺路线确定所需的工作中心和每个工作中心为加工所有子项物料所需的标准工时。
3.按工作中心和偏置时间把子项物料所需工时进行分组累加(即把工作中心和偏置时间相同的工时相加)。
4.对所选定的关键工作中心提取其工时负荷和偏置时间,形成主生产计划物料的能力清单。
3.粗能力计划的计算
在构造了能力清单之后,就可以生成粗能力计划了。主生产计划员把主生产计划数量转化成各个时区在各个关键工作中心上的负荷。如果负荷和和可用能力不匹配,则要考虑增加能力(加班,增加设备,增加人工),或者修改主生产计划数量,从而改变负荷。
表4表示的是产品A和产品B的能力清单。工作中心10和35都是关键工作中心。注意产品B的零件两次经过工作中心10,一次是产品B完工之前1个时区,另一次是产品B完工之前2个时区。现在,我们要确定第2时区在工作中心10上的负荷。考虑到两个产品在工作中心10上的偏置时间,我们必须考虑产品A在第4时区的主生产计划和产品B在第3时区以及第4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
从产品A和产品B的主生产计划得知,产品A在第4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是50件,在第5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是60件;产品B在第3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是20件,在第4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是25件。于是, 产品A在第4时区的50件将要求工作中心10在第2时区上的7小时的能力。类似地,产品B在第3时区的20件将要求工作中心10在第2时区上的2小时的能力,产品B在第4时区的25件将要求工作中心10在第2时区上的4小时的能力。把这些负荷累加在一起,得到第2时区在工作中心10上的负荷是13小时。以上计算过程如表表5所示。
类似地,可以求得第2时区在工作中心35上的负荷是16小时。
现在把粗能力计划的计算过程总结如下:
对各主生产计划物料构造能力清单
根据各主生产计划物料的能力清单计算各主生产计划物料在各时区对各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