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的组成、相互联系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1、目标
从空间组织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即:
(1)最短的路线;
(2)最大的灵活性;
(3)有效的面积利用;
(4)良好的工作环境;
(5)合理的发展余地。
2、要求
(1)符合加工过程的要求;
(2)靠近布置原则,密切联系的、同类性质的,尽可能紧凑;
(3)发展原则(适应生产变化的需求);
(4)有利于安全与健康;
(5)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便利条件。
3、原则
(1)工艺专业化原则
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不同的工艺性质分别建立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或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如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备车间等。
优点:适应力强;设备利用率高;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便于工艺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
缺点: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经过许多车间,增加交接等待时间,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车间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复杂,使计划管理和在制品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工艺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条件 企业的专业方向尚未确定;生产的产品不稳定;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类型是单件小批生产。

工艺专业化原则
(2)对象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成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各基本车 间独立完成产品、零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对象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两类:成品或部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如发动机车间)和同类零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如齿轮车间、标准间车间)。

对象专业化原则
优点 : 缩短加工和运输路线,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专业化水平高;为采用先进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流水线、自动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按期、按量、按质、成套地完成生产;大幅度减少车间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在制品和便于生产管理。
缺点: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差;工艺设备管理复杂;加工者之间的技术交流比较困难。
对象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条件 企业的专业方向已经确定;产品的结构、产量、品种较稳定;工种和设备比较齐全和配套;生产类型是大量大批生产或成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