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管理咨询 标语展示 挂图展示 安全大全 框架装裱 标语列表 网上订单 最新动态 标语大全 发货公告 网站首页
 
管理首页 品质质量 人力资源 其它类别 生产管理 企业文化 管理知识 所有文章
创建协调环境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213 发布时间:2010/12/13 阅读:663
创建协调环境

  实施大范围、大规模的岗位移动,必须以能给工人提供完成岗位移动所需条件的劳动组织为环境支持。为此,日本A社在劳动分工、劳动规范化以及决策权分布方面作出了改革,形成了以低度分工、适度规范化和决策权下放为特点的劳动组织结构。第一,不实行岗位之间、工种之间的严格分工。具体来讲,就是不设岗位工,不将工人固定在某个岗位,不严格区分各工种的任务,让一个工种的任务适当延伸到另一个工种,比如,操作工人要适当做一些维修工人的工作。第二,公司不对车间提供具体的人员配置和工人技能培训计划,车间的生产协调、工人的技能培训基本由车间管理者的“现场干预”来进行。第三,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到车间及工人。比如,工人有权自动协调生产、进行设备预防维修、解决机器故障等。

  从日本A社提高工人协调技能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当企业需要运有多品种、小批量、订货生产的生产方式去适应市场变化时,工人的协调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成熟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依靠技术突破,而是依靠增加品种种类、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来取胜的情况下,工人的协调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应变能力。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积极培育工人的协调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技能培训方式、劳动组织结构对于提高工人的协调技能有重要影响。日本A社的实践表明,系统地实施岗位移动是提高工人协调技能的有效方法,而要顺利地实施岗位移动,需要有低度分工、适度规范化以及决策权下放的劳动组织作为支持。 3、当培训以边干边学为主要形式时,由现场管理者来组织人能培训、培训效果可会更好。这是因为现场管理者对工人的实际技能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技能培训与实际生产的协调关系更加了解,从而能够实施更加合理的培训。

 
 

      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您的评论将被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所共享,我们将对您的慷慨深表感谢。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友情链接申请〉|||||| 更多..........
24小时客服电话:「广东:13922515848」  「0769-82286226」
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莲花E区 邮编:523850
Copyright@2005-2008 东莞市锐谷网络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方企业文化宣传网 粤ICP备08012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