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选择的方法
(1)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亦称成本比重分析法或巴雷特(Pareto)分析法,它是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常用方法之一。此种方法亦可用于对库存零件的分类控制。 巴雷特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他在研究资本主义国民财富的分配状况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占人口比例不大的少数人,占据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占人口比例很大的多数人却只占有社会财富的小部分。后来,人们把这种不均匀分布规律,用于成本分析、库存管理分析等许多经济管理问题。例如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发现,占零件数10%左右的零件,其成本往往占整个产品的60%~70%,把这类零件划为A类;占零件数20%左右的零件,其成本也占总成本的20%左右,把这类零件划为B类;占零件数70%左右的零件,其成本占总成本的10%~20%,把这类零件划为C类。人们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实现对零件的分类控制。
在利用ABC分析法进行对象选择时,首先将零件按其成本大小进行排队,优先选择成本大的少数零件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见图1)ABC分类法的优点是能抓住重点,把数量少而成本大的零部件选为价值分析对象,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取得较大成果。

图1 ABC分类法
(2)百分比法
这是一种按某项费用或某种资源,在不同产品和作业中或某一产品或作业的不同组成部分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来选择对象的方法。例如,某厂生产用的动力消耗大大超过同类企业的一般水平,为了进行价值工程活动,首先分析各产品动力消耗之比重。见表3-2所示。
表3-2
产品 | A | B | C | D | E | F | G | 合计 |
动力消耗比重(%) | 34 | 29 | 17 | 10 | 5 | 3 | 2 | 100 |
其次,与各产品的产值比重进行比较,如发现A、C两产品动力消耗比重超过产值比重,就确定A、C两产品为价值工程活动对象,设法降低其动力消耗和成本。
(3)产品寿命周期法
产品从试制到被淘汰的整个过程称为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经过四个阶段:投产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处在投产期的新产品是价值工程的对象。在设计新产品过程中,应大力进行价值工程活动,使产品有较大的价值,使它一上市场就能扩大市场,取得较多的利润。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如企业决定再增加较少投资,提高它的功能或降低成本和售价,也应选为价值工程对象;或者产品销售额已下降,但还有可能对购买力低的用户打开销路,这样的产品也应选为价值工程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