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致力于人与技术之间的协调,分开来讲,则有技术的人性化和人的技术化两个方面。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下一个世纪技术人性化的最大体现将在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用化。回顾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演变,从利用穿孔纸带输入计算程序,到面对终端机上的字符操作界面,再到个人计算机上的图形界面和多媒体,继而是网络和虚拟现实,界面的日益“友好”或者说计算机技术的日益“人性化”,其实质也就是人机工程特性的不断的提高。彼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和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都向公众介绍过虚拟现实的有关概念和前景,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说,虚拟现实技术把人类的空间感、行走等感觉和行为功能纳入到人机交互之中,使得人与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和没有阻碍。
在人的技术化方面,一方面人自觉和主动地进行学习、接受训练和选拔,从而获得更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被动地和不自觉地接受技术的约束,和形成对技术的依赖,后者例如使用计算器后心算能力的减退,继而使用电脑记事后记忆力的减退。1997年克隆羊的问世,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动,也继而引起了是否要研究克隆人的激烈争论。从生物科学的发展来看,克隆羊或者克隆人的出现,或者在此时,或者在彼地,但都是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而引起笔者更大震动的,是前不久读到的一段英国科学家霍金的言论,记得其大意是:由于人类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使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具有的有限能力和复杂性日益难以适应,因而利用基因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人类的素质将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个观点意味着人类这个认识和改造的主体,将自觉地将其所发展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对自身的根本性改造,这将对人类未来的演进带来复杂和深远的影响。当然,在这样的意义上,笔者和大家一样都还是未被改进的旧人类,所以对这种新的前景也还无从臆测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和技术的人性化相比,人的技术化涉及到社会、文化、宗教层面的争论,或者说涉及到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的争论,而这样的争论,就越出到科技以外的范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