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活动的展开方式
为了正确把握住工厂的生产活动状况,合理引导改善方案,就有必要对生产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具有代表性的IE分析手法的使用步骤如下:
- 课题的选择
- 现状的把握
- 发现重点并分析
- 实施改善
- 确认效果
- 水平推广并标准化
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选择是指将哪种课题置于优先位置。例如,是将现在的主打产品作为课题,还是把将来发展的产品作为课题?总之要排列好优先顺序来进行生产改善。这一步如果自己把握不好的话,最好请示上级领导。
现状的把握
即便是在自己工厂内进行IE改善,仍然会有很多问题不能够马上就呈现在改善者眼前。为了更快理解课题有很多方法:
-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使用符号记录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连串流程程序,然后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点,将着眼点放在工程整体的改善设计上。工程分析是调查伴随生产变化而变化的物流的过程,将变化的状况用工序这种单位来分割,由此来从总体上把握生产的状况。在工程分析中、从原材料到制品为止的全过程分为加工、检查、搬运、停滞四类,并分别用工程图示记号标示。这四个记号是;加工(○)、搬运(0)、检查(□)、停滞(▽)。 - 作业抽样
通过作业抽样,算出分析对象的运转率,进行不运转原因分析,检查出使运转率下降的因素。 - 流程图(process frow chart;process flow diagram)
制造工程的物流流程图。以“物流”为改善对象、以缩短交货期为目标。
发现重点并分析
从全流程角度考察生产能力不足、不合格品多的工序,将其作为瓶颈工序,并将重点放置于此。在追究到真正的原因之后进行改善。要问“为什么”并反复进行5次,这里的5次并不是说要次数多,而是要竭力追查真正的原因。
实施改善
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发现作为课题的拉线中到底哪个工序是瓶颈工序了。
- 工序改善
然后对此工序进行如下改善:
☆ 第一、防止等待(无作业)的发生
☆ 第二、搬运及取放材料等间接作业要让专门作业人员来做
☆ 第三、可以通过简易的自动装置设置来达到的作业的简易化。 - 搬运改善
搬运分为以下两类动作:
☆ 显在搬运 眼睛可以看得到的搬运(普通搬运)
☆ 潜在搬运 眼睛看不到的搬运(在作业中取放加工品的动作等)
搬运管理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适用,基本上有以下3个改善方向。
1. 布局的改善
2. 搬运方法的改善
3. 搬运制度的改善 - 通过改善动作进行改善
针对瓶颈工序,根据吉尔布莱斯的动作研究及动作经济原则等进行动作研究,进行动作改善。 - 通过小改善进行改善
通过动作改善还不能消除瓶颈时,通过修正工装夹具等一些小改善来达到改善的目的。 - 零件的标准化
确认效果
改善案要按照计划实施,并要验证制定的计划是否有效果。
水平推广并标准化
水平推广包含两个内容:
☆ 将改善的经过、原因用文件的形式记录,让第三者能够明白,使技术可以转移。
☆ 将上述知识技术做成可以让更多的人共有的数据形式。
标准化的目的就是防止改善后所获得的知识技术等专人化,要作成标准文件使更多人能够看到。
另外、标准化也意味着消除作业者之间的技能偏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标准化之后多能工才能成为可能。
有的管理者是从现场中锻炼后提升起来的,他们有凭借经验行动的倾向。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对于标准作业或标准时间的设定这样的基本管理不太熟悉,或是不具备在生产现场上活用的IT(信息技术)、IE这样的新事物的相关知识。也因此、有很多人站在了反对改善的立场上。所以我们有必要彻底贯彻三现主义(现物、现场、现实)、五现主义(现物、现场、现实、原理、原则),彻底进行科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