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就如同一个人不能没有住所一样,朋友是自己的一种人生寄托。
在卡耐基的生命中,友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对朋友忠诚如一,对友谊极为尊重,因此,他也同样赢得了朋友们的尊重和支持。
卡耐基结交了三位极重要又真挚的朋友,他们是赫蒙·克洛依、法兰克·贝格尔和罗威尔·汤姆斯。
在卡耐基的畅销书风格已经形成之时,他的公众演说课程也正在蓬勃发展。
由于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使卡耐基有机会接触一群富裕企业家以及在奋斗中的年轻艺术家。他和他们中间的一些人相识并结为好朋友。
赫蒙·克洛依,一位来自卡耐基故乡玛丽维尔的稳健作家,从小就有写作神童和推销专家之称。还在小学时代,他就在《巴克》杂志发表文章并努力促销,使《巴克》杂志销量大增而小有名片。
克洛依和卡耐基同样都是从家乡走向纽约的,但赫蒙·克洛依却选择了不同的工作和职位。他在《圣约瑟夫报》、《圣约瑟新闻》以及《圣路易斯快报》担任记者。之后,他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职位,那就是巴特瑞克出版社杂志编辑里欧多尔的助理职位。
卡耐基在纽约时并没有和克洛依来往,但他知道克洛依在纽约和他同时奋斗。他一次外出度假时,在度假圣地碰到克洛依,两人在一家酒吧里喝酒聊天,交流各自在纽约的奋斗经历。
从交谈中,卡耐基知道克洛依结识了美国当代的许多著名人士。他内心渴望自己的成功,希望能够结交更多的人。克洛依答应卡耐基把他介绍给自己所认识的朋友。
度假回来后,他们便经常会面,交流经验。他们开始时一有机会或有空就碰面,后来逐渐习惯于在周日会面。
克洛依在曼哈顿格林威治村内十分活跃。在麦克道格勒街的自由俱乐部里,聚集一批思想活跃或见解极端的人,他们当中有无神论者,反政府主义者,反对者,激进派分子以及自由主义者。
克洛依在这些人当中仍显得活跃异常。他们常常在波利假日旅馆中会面,讨论许多当前的问题及各自喜欢的方向。
卡耐基在克洛依的介绍下,加入了这充满烟味的旅馆餐厅地下室的周日聚会。在这里,卡耐基结识了这里的常客,新闻记者乌克斯·依思特曼、林肯、史蒂文森、约翰、瑞德,小说家辛莱·刘易斯及诗人路易期·安特马亚等。
由于克洛依的活跃,他显得神通广大。《布鲁克林之鹰》的主笔作家及戏剧评论家克勒弗兰·洛斯基初到曼哈顿时就说:“克洛依似乎认识每个人。”
卡耐基在和克洛依一系列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结成了终生挚友,关系一直维持到卡耐基逝世时。
两人都爱好旅游,他们经常一道出去游泳。在一次旅游中,克洛依问:“亲爱的戴尔,你为什么不去写作呢?"卡耐基激动地说:“我正为此事做准备呢,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克洛依的提问激发了卡耐基写作的欲望。旅游回来后,卡耐基已经下决心去写作,因此,在卡耐基畅销书创作生涯中,克洛依的帮助和支持功不可没。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需要作出某种选择和抉断时,往往朋友的一句话就能使我们坚定信心。
卡耐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走向成功之路。
虽然克洛依的生活态度与一本正经的卡耐基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终身挚友。实际上,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成为朋友,可以起到相互帮助和相互启发的作用。又由于他们都来自相同的故乡,而且两人同样为成名而奋斗,并且大约又是同时期在纽约发展。尽管克洛依是以小说闻名美国,卡耐基则以公众演说课程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