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爬楼梯,分别以六层为目标和以十二层为目标,其疲劳状态出现的早晚是不
一样的。卡耐基总结了人们生活的经验,认为:把目标定在十二层,疲劳状态就会晚出
现些,当爬到六层时,你的潜意识便会暗示自己:还有一半呢,现在可不能累,于是就
鼓起勇气继续上行……在这里,目标高低带来的自我暗示几乎直接决定了你行为动力的
大小。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爬楼”,或许你会意识到其中起
作用的不只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作用将占极大的比重。再往深说一些,就是一个把
期望放在怎样实现自我激励的问题上。
提高需要层次和强化优势动机必须有具体方法。清醒地意识到激励因素在自己心理
活动中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自我激励的手段,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卡耐基讲,在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科学中,激励理论受到格外的青睐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的需要结构和动机体系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环境对人们心态的影响
常常表现为一种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是一种良性刺激,不论是来自内部或外部,都会对
需要结构的调节和需要层次的提高产生良好作用,这便是激励。不满足于现状,是人的
心理常态。当别人向你指出,或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发现,“我”有可能改变现状,
有可能干得更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果时,激励便有了立足之地。需要无止境,激励
在各个层次上发挥作用的机会便也层出不穷。西方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人的能力在一
般情况下,只发挥了很少一部分,而在受到激励的条件下有可能几乎全部发挥出来。这
说明大多数人自身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量简直就是一个处于潜伏期的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