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诱导其迸发的内因就是激励!
现代激励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流派很多。根据管理自己的需要,我们想从青年的切身
实践出发重点介绍一下“期望模式论”。
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模式论”的要点在于:人们在自觉去做任何一件事之前,
总要在自己的心目中对这件事情的结果有某种价值评价,并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进
行估计。例如许多战士准备报考军校,上军校在他们心目中代表着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一个在思想、文化、军事素质上跃升的新层次。同时,如果他已经决定了
报考,那么他还要根据对自己实力的估计,对周围环境的分析,考虑一下自己真正考上
的可能性,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惦量惦量自己”。就是对目标的价值评价,也是对目
标实现可能性的估价,这两条将直接决定一个人为实现此目标将会付出多大的努力。因
此,一个人行为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他对目标价值的估计和实现可能的估计,这就
是“期望模式论”。
从管理自己、自我激励的角度看,佛隆给了我们两点启示:其一,决定行为动力大
小的两个制约因素往往取决于个人主观上的估价,尽管这种估价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确
反映客观现实,但它毕竟展示出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自我激励的天地。人的成功,在很大
程度上,不是靠外力,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成为自己行为的推动者和主宰者。科
学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估价是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其二,我们曾多少次因为目光短浅、
信心不足,而与那通向目标的岔路口失之交臂,“期望模式”带给我们的不应是一种盲
目而简单的躁动,为了使自己科学地运用自我激励的方法,首先要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认
识能力。要不断通过学习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培养真知灼见,以及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
略。如果你这样做了,即使以后遇到信心不足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从哪里入手可使自
己重新振作,从哪里挽住牵引自己前行的某一根内心的纤绳。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一件小事所鼓舞、所激励的时候极多。在那种时刻,
倒也不见得具体想到什么激励理论,而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思想水平、人生目标和当前
的迫切需要,把许多外在的因素化为自己的激励因素,这是一场面对自我的无声“较
量”。对于一个迫切希望丰富自己以博学多识的青年来说,别的同伴比他知识多,甚至
是多看了一本书,都能成为一种极强的激励。比如在部队里,有的战士就会因为投弹训
练比同班战友少了五米而加班加点的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