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反馈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复杂的,我们并不排除失败的反激作 用。是的,失败会使人丧失斗志,但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失败则往往能激起更大 的斗志。当然,种激励建立在失败所造成的代价之上,因此卡耐基认为,管理者只能利 用失败,而绝不应有意制造失败。 对职工成就的检察——考核,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考核可以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 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及时发现可以提升的人才或应当剥夺权力的人。考核中应摒弃任何个 人情绪的作用,以完全客观的态度来工作。考核的标准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事实上,无 论对任何人,评价其工作的标准都应该是其成绩,即工作效果。但在考核中,特别是在 中国,评价的标准往往受到另一个主观因素——工作态度的干扰,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 意识有关。所谓“尽心竭力”是传统的处世原则。因此,常常会因为某人“勤勤恳恳” 的工作态度而宽容其工作的低效或无效——现代化建设中,这应该是最令人难以容忍的 两个概念。须知,无功本身就是过。有一位德国将军曾对军官作了如下分类:“我把军 官分为四类: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和懒惰的。每个军官至少具有上述两种品质。 那些聪明而又勤快的人适宜担任高级参谋,而那些又蠢又懒的人可以被支配使用。 聪明而又懒惰的人适合担任最高指挥,他具有对付各种情况的制裁和胆略。至于愚蠢而 又勤劳者,那就危险了,应立即予以开除。”这种观点无疑有极大的片面性,但是可以 给我们某种启示,即尽心竭力但毫无成效是不应该予以提倡的,当然,那些刚刚进入工 作岗位的生手不在此列。 然而事物总是矛盾的,民族意识的传统不可忽视。我们所强调的只是“尽力而低效” 的情况不值得提倡,并不是主张象那位德国将军那样开除他们,而是要想尽办法帮助其 提高效率。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必须把这些可 贵内涵的潜力挖掘出来。当然,这首先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把那种尽心竭力的高尚的 心灵体验转变为对成效的追求。 以上只是考核的一般情况,在此领域并不能排除特殊的理论的实践。日本许多大公 司就不主张进行考核。他们认为以考核的压力迫使职工努力是有损于职工工作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的。考核给人们一种被支配的感觉,很容易造成对立情绪。而且考核的结果在 多大程度上成为措施的依据是大可怀疑的。一位日本经理说过:既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 制不能开除考核成绩不佳者,那么考核又有什么用处? 由此可以看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人是千变万化的。须知, 管理是门艺术,管理人则是艺术的艺术。 考核之后,一定要对被考核者作出某种表示。否则将使他们感到迷茫、失去自信心, 也许产生对立情绪。这种表示通常不外乎两种,即表扬或惩戒。 表扬是以调动积极性为目的的。因此对表扬的理解万不可过于狭窄。如果一个公司 只把那些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做出了某项突出成绩的人作为表扬对象,那么这个公司 本身必然是不会做出突出成绩的。重要的是,管理者应对每一个下属施行表扬。因为任 何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把工作做好,这就应该予以表扬,至于他在工作其他方面的表 现好坏,应该另行奖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