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管理咨询 标语展示 挂图展示 安全大全 框架装裱 标语列表 网上订单 最新动态 标语大全 发货公告 网站首页
 
管理首页 品质质量 人力资源 其它类别 生产管理 企业文化 管理知识 所有文章
怎样解决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矛盾呢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123 发布时间:2011/3/27 阅读:636
应该怎样解决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矛盾呢?压抑和限制个人的目标是难以行通的,
而一味地迁就那些把个人目标置于集体目标之上的人,使集体的目标适应个人的目标的
作法更是愚蠢,它只能毁掉组织的事业。现代西方的行为科学家们,针对这种情况,提
出了要重视刺激生产者的积限性和主动性的原则。他们的主要原则是要满足人们的各种
需要,以达到激励的目的。行为科学的某些具体计划是颇值得借鉴的。
    但是它缺少一件得力的武器——思想工作。
    《庄子·列御寇》中记载了一段故事。宋人曹商被宋王派遣出使秦国。去之时,宋
王只许给几辆车子,而回来时却得到秦王赐与的百辆车子。
    当他遇见庄子时不无得意地炫耀说:“以往我身处穷闾陋巷,布衣草鞋,疲颈黄面,
我不如你;而当我一旦见到大国之君,便得车百辆,又比你强了。”庄子一笑,说:
“据我所知,秦王长了痔疮,召医治疮。如果谁能破痈溃痤,可得一辆车;如果谁肯舐
吮痔疮,可得车五辆;谁治疮的手法愈下贱,谁得的车就愈多。你是怎样治疮的呢?竟
然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车!真恶心,请你走开吧!”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为了谋取利益,
宁愿丧失人格的小人。
    在《礼记·檀弓》中也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载,齐国大灾荒时,有一个名黔熬的富
人,大发善心,在道旁设了个饭摊,向过往的饥民施舍。有一个饥民踉跄走来,黔敖便
大声向他吆喝道:“喂,来吃呀!”饥民抬起头,睁开饿得无力的双眼说:“我正因为
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他拒绝了黔敖的施舍,终于不食而死。
    《孟子·告子篇》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之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这个饥民宁愿饿死,也不吃带侮辱性的食物,他的精神和前边所讲的那
个舐痔得车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二者的区别也就在于这某种精神的有与无之间了。
    “人总是要有点儿精神的。”人的心理需要是人行动的基本动力,它虽然是人行为
的原动力,但它是要受人的意识来调节和控制的。所谓意识,便是人的思想精神。
    卡耐基认为在现代化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动力问题。一般认为,
现代管理中有三类基本动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在这三种基本动力中,
前二者是针对调动积极性而提出的。物质动力可以满足人的一部分需要——较低层次的
需要。这个动力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过分地重视物质动力,而忽略精神动力,则
会导致和“拜金主义”的产生。有些企业经理这样说:“别听那些管理理论家们的胡说
八道,我的办法就是给钱。钱是万能的,它是最有效的激励,起码在我这里是这样的。”
其实不然,物质动力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暂时性的,而精神动力的作用却可能是比较长远
的。如果与物质利益正确地结合,精神动力就具有巨大的威力。况且我们这个民族有着
悠久而独特的传统精神,那么,精神动力对中国现代化管理来说,就更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有效杠杆了。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就包涵了许多作为精神动力的因素。
 
 

      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您的评论将被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所共享,我们将对您的慷慨深表感谢。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友情链接申请〉|||||| 更多..........
24小时客服电话:「广东:13922515848」  「0769-82286226」
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莲花E区 邮编:523850
Copyright@2005-2008 东莞市锐谷网络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方企业文化宣传网 粤ICP备08012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