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有支持关系的集体中,人们之间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协作。
在这里,人们奉行着“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准则,没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
人瓦上霜”的冷漠关系。在这样的集体中,人人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当他明白这种满足
感是别人给予他的时候,他也会尽量主动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
一种可笑的情况:甲对乙大发雷霆,而乙又对丙迁怒过去,如此迁怒不止,形成一种敌
对的积累。支持也具有这种累积性质,当一个人了解到别人对他支持,于是,他也会对
集体内的其他人有支持的趋向。这种支持的累积可以使一个集体内部更加团结一致、携
手共进。
看来,支持关系对集体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可以促使人们互相学习,取他
人之长补己之生。其次,使集体中的人有一种“同舟共济”之感。他们在这样的集体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任何人都不会有“为他人作嫁衣裳”之感。大家对集体的
目标视为“共同的利益”,他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助,才能维护这个“共同利益”。
再次,和谐的关系可以产生优良的工作成绩。
目标是协调的基础,目标的设置和达成会使集体内的成员产生一种向心力。例如:
一个集体在完成任务时,达到了所期望的高效率,这似乎对成员的身价有所抬高。一般
来说,那些由于自己工作卓有成效而被人另眼相看的集体中的成员,他们会因为自己是
该集体中的一分子而倍感自豪。那些经过共同努力而达到目标的集体,它的内部会更团
结一致,产生更强的向心力。而它的“团结一致”对下一个目标的实现又会产生更大的
动力。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协作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
所以,卡耐基认为,管理者要搞好协调工作,就应先通过各种渠道使本企业内部关
系和睦,建立一种友好亲切的人际关系气氛。至于通过什么渠道,使用什么方法,那就
需要根据本组织的特点,因地制宜了。
——在企业管理中,组织是个大集体,各部门是个小集体,而各部门之间,也即是
小集体之间的合作,则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1930年,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举世空前的军阀大混战。以李宗仁、冯玉
祥、阎锡山为首的地方军阀调动了几乎全国的反蒋力量,对蒋介石发起了进攻。当时,
反蒋力量存师近百万,与之相比,蒋的力量则显得极为薄弱。然而,到最后竟是势单力
薄的蒋介石获得了胜利。
那么,实力雄厚的反蒋力量何以遭到如此惨败呢?主要原因是:各路军阀虽纠集在
一起,形成一个反蒋队伍,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极为松散的军事集合体。他们各存异心,
系中有系,派中有派,往往互相掣肘,难以协调作战。
李宗仁起兵两广,挥师北上。冯玉祥猛攻陇海,阎锡山向津浦进军。本来计划冯部
骑兵与李部在两湖相会,但由于互相猜疑未能实现。而与此同时,阎锡山断绝了对冯玉
祥所率领的西北军的军火粮饷供应,至使本来进攻顺利的冯部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放
弃了有利战机。当阎部在津浦线受蒋军攻击时,他便又想起了冯玉祥。他急派人向冯部
运送粮弹,并请求冯部加紧攻击,以解津浦之围。但是,冯玉祥未忘前怨,以为阎锡山
是“临时抱佛脚”的势利小人,故拒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