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冯部胜利之时,冯玉祥又放弃了与李部会师的计划。就这样,由于三方
面的不合作,致使蒋介石获取了战机,终于以少胜多,击败了三系的七十万雄兵,结束
了这场历时七个多月的军阀大混战。
这个历史事实说明:各集体间的合作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卡耐基认为在管
理系统中,组织是个大集体,而其下属各部门则是小集体。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领导。
各部门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但它们都必须为企业总目标服务,而且在实现这个目标
的过程中,要进行合作。
合作是人际关系中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行为彼此配合的一种互
动方式。合作,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越是发展,分工越细,越要合作。
例如:
某一个专门生产某种零件的工厂,如果最后不能配套,那么这些零件只是一堆废铁。
合作之所以必要,还因为团结一致力量大。集体内部有多种力,把这些力按同方向组织
起来,就会形成更强大的力;如果不合作,方向不一致,力量就会互相冲突,互相抵消。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互相合作看作是一种美德,是社会和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礼之用,和为贵”,这里所言“和”,大抵是指相互合
作。
合作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合作的双方必须以企业的目标为共同的行动方向;二是
要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而促进合作的方法很多,它主要有各部门之间增加接触,互通
信息;
让各部门经常进行磋商,就彼此给予什么或取得什么达成协议;劝导。使各部门找
到大家利益的共同点,在目标上取得一致。目标一致了,各部门就能提出使有关各方面
都满意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英国伦敦一家管理公司人事关系部主任大卫·杨曾使用一种办法,来调和敌对部门
的关系。他要求两部门的人彼此送一份备忘录,其中写上诸如“这几方面你做得不
错……”
‘能否请你避免做这样的事……”一类的话。大卫·杨颇为得意地说:“然后,我
把管理人员找来商量这份备忘录,一项对一项,双方协定彼此都做一些让步和改进。起
初,他们不相信我,以为我在开玩笑,可是他们照我说的做了以后,就不再坚持原来的
看法了,他们发现这个办法确实有道理”。
通过这个例子或许你会有所启发。这样的事做得越多对你的事业就帮助的越多。
无论是调动积极性,还是协调人际关系,都必须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目标。
为什么要强调目标?目标对管理有何作用?下面我们就简单概括一下。
目标对行为有导向作用。它指引个人及集体中的群体清楚地前行。
目标对行为有激励作用。在行动遇到困难或阻碍时,目标可使人产生克服困难的勇
气、力量,而当行动一步步接近目标时,又给人以鼓舞,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目标吸引
人向前。当目标实现后,又给人以满足感和自信心,促使人向新的目标迈进。这是目标
的激励作用。
目标对群体行为有凝聚作用。当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时,群体就有了集体的特性,
促使人们相互配合、协调,产生人际关系中的向心力,使人们团结一致,为目标的实现
同心协力地工作。
日本的经济在战后获得了惊人的飞速发展。它的家用电器、汽车、计算器等代表着
时代最新潮流的商品勇不可挡地打入了国际市场,并遥遥领先。使美国和欧洲一些经济
强国对它刮目相看。
日本注重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是使它成功的重要条件。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日本在“人事管理”上的一些诀窍”在日本,人们往往把一个人
跟他所在的公司相提并论。在此,人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在提到某人时,称他为“三菱
人”或“日立人”等等。而某人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也往往不说“我是×君”,而是
说“我是×钢铁公司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