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谈话艺术家德川罗声说,我们日常与人谈话的目的,不外有基于意志的、
基于感情的、基于求知的。用浅显一点讲法,就是:基于意志的,你心里想些什么就要
用谈话宣泄出来,有心事埋在心中而不能说出来,确实是一种很大的痛苦。所以有许多
人宁愿花很多代价去保持三两知己朋友,以便有事时向他们倾诉。另一种“基于意志”
的情形是:
你企图用说话去左右别人的意志,比如你请求别人办一件事,别人答应了你,这是
你已左右了别人的意志。
基于感情的,是我们平素所谓联络感情,其目的是由于彼此的谈话,使双方感情有
所增进。
基于求知的,是你想认识某一种事物,或为了某一事而请教别人,这都属于求知类。
以上的分类,虽然出于谈话艺术家之口,但我们在日常应酬中,也不妨记住,你对
每一个人应酬的目的属于那一类。
意志的?感情的?还是求知的?在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
要谨记,你是要成功,而不是要失败,朝着目标前进,不要节外生枝,做一些和目
标背道而驰的事情。
有许多人应酬之所以失败,乃因为他“明知故犯”。比方说,你明知有求于人必须
出于礼貌,但你对着你的朋友怒目横眉。
的确有许多是这样的。但这是要不得的。
同是一句话,措词略有不同,效果相差太远。例如,说“邮筒在哪里?”和“在哪
里有邮筒”,但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你讲的不一样,听来便有差异,这一点在应酬时应
该特别留心。
以讲究衣着出名的美国电影明星辛西娅·吉布,某次出席一个聚会,穿的是一件红
色的大衣。第二天,许多亲友和记者来问及那件红大衣的事,问法有如下的不同:
“吉布小姐,明天你穿什么颜色的大衣呀?”(自由式)
“吉布女士,你昨天穿了件大衣,是红色,还是什么颜色?
(半自由式)
“是红的么?”(肯定式)
“不是红的吧?”(否定式)
“是红的,还是白的?”(选拔式)
“是深红还是淡红的?”(强迫式)
吉布事后对人说,她最不开心是听到“否定式”的发问,对于强迫式也不感到愉快。
她笑道:“他们何不问我那大衣是浅绿还是深绿?那样,我会爽快地答他‘是红的’。”
否定的方式常会使话的意义模糊不清,比方:
“你昨晚喝醉了酒所以没有回家么?”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个女学生问她
的同学:“你觉得这个假期的电影不算没有好看的吧?”
我听不见对方的答话,因为我一时也想不出如何答她,答“有”呢?还是“不算没
有?”实在是因为她的问题令人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