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些人,虽然表面上看也并不缺什么少什么,但却总显得令人不愉快甚至招人
讨厌,大家避犹不及。我们当然都不想做后一种人。但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还是在
于自己。社会心理学家指出,有些人的人格特征会深深地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与交往,
破坏人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这包括:
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只作为
供自己使用的工具,这种人不会获得与别人的真诚交往。
自我中心主义强的人。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与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与利益,这种
人至多只能与人建立一般的人际关系,而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
待人不真诚,只关心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总是要以为自己获得好处和利益为前提,
而置他人的利益与需要于不顾,有时甚至还会来上一点儿“不择手段”,这只会自毁良
好的人际关系。
过分顺从并取悦于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其部下和同事的人,极容易被
人鄙视,也毫无吸引力可言。
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缺少吸引力。
妒忌心强的人,缺少吸引力。
常对人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情绪的人,往往容易使人与他人的
关系陷入僵局。
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谨小慎微、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
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过分自夸的人等,都影响与人交往。
情绪孤立,不合群,孤芳自赏,不喜与人交往的人,缺乏吸引力。
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接受他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机制,报复心极强使人不
敢与他交往的人。
好高鹜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苛求于他人的人,令人敬而远之。
以上所说的这些人,大家可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人大家是不是对他的处事行为
感到不舒服。当然,最好是我们自己不做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集中地体现
一个人人格特征的时刻。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也远比这里所能开列出的模式条款更复杂。
象与人接触交往时的个人心境、角色与地位,价值观与权力,甚至当时的情境,都将同
时渗透到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但是最核心的因素仍然是交往者个人的人格。上述情况或
许在你我身上都不表现得那么典型和集中,但或多或少,若隐若现不甚明确的,但这总
是难免的。因此,如果在你的价值观念中也看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作用的话,
培养并学会在行为上体现出健康、优雅的人格将是自己积极走向生活的第一步。
到此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讨论完社会交往中自我行为管理的全部。因为在许多时
刻,即使你和对方的人格都是健全、良好的,但出于认识水平和所处的地位的不同,不
一致也会是常常出现的。说得再彻底一点儿,即有关系就有一致与不一致两类,而不一
致则极容易发展为双方行为表现上的不协调甚至冲突。实际上,大大小小的行为冲突在
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大到基本立场的不同,小到具体方法的分歧,弥漫在我们的行为表
现中。如果我们所说的自我行为管理不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一种缺乏原则和立场的谦谦
君子,那么,我们就必须回答一个“如何在行为冲突中把握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