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交际中出现的过度羞怯和紧张的情绪,从表面上看,好象是一个人害怕当众
表现,或是缺乏临场的经验。实际上并不是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压力,而是一种害怕自我
形象受到某种威胁和损害的消极心态。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所谓“要脸”,就是特别关注自我形象在别人心目中是
个什么样。每个人都有一种理想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别人都以赞许的目光看待自己;
每个人还都有一种社会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在群众中和社交中大家都能喜欢自己;每
个人也都有一种性别上、年龄上、职业上、家庭上,以及经济上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
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爱护和发展。这种关注和维护自我形象的意识,对于刚刚踏入
社会、经验很少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十分自然而强烈的。年轻人总有一些从未体验过的
欲求和不便公诸于众的弱点和心愿。于是,自信与自卑、开朗与烦恼、大胆与怯懦、立
志和消沉等互相矛盾的心理在他们身上往往混合存在,交替出现,因而他们也就特别关
心自我形象在别人心目中会是什么样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就特别敏感。当某个人与陌生
人接触,与异性交往、与权威人士交谈,或是当众讲话,以及参加某种比赛活动的时候,
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意识到自我形象面临着某种威胁和危险,总是担心自己说话不当、举
止失措或是什么地方不如别人而当众出丑,贻笑大方;既害怕别人骂自己是“笨蛋”、
“蠢货”、“没水平”又不愿听别人议论自己是“爱出风头”、“好表现”。总之,由
于害怕丢面子,被人说三道四,所以才胆怯、腼腆、惊慌和恐惧。
有一年,在北京举行第5届世界杯技巧比赛,我国的一位男选手夺取了全能冠军,
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中央台记者当场采访他,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世界冠军面对记者的发
问,竟张口结舌,不知所措,除了断断续续地说了十来个“这个”、“这个”和重复了
几遍“我很激动”之外,一句象样的有实际意义的话也没吐出来,实在令人遗憾。
一个年轻的部队干部经人介绍和一个相当漂亮的女护士相识。姑娘对他的个头、模
样也还称心,俩人就谈上了。姑娘到外地出差去了,俩人就靠鸿雁传情,好在小伙子肚
子里有墨水,他在写信上下功夫,征服了姑娘的心。姑娘回来后,正赶上一个好友要调
走,她便约小伙子一起参加聚会,为好友饯行,并且不无得意地给大家做了介绍,还有
意让小伙子代表她俩发表祝酒辞,给他一个当众表现的机会。这下子小伙子懵了。平时
他在单位就是个老实巴交的“闷葫芦”,不讲又怕姑娘扫兴,只好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地说了几句,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姑娘更是感到丢脸,表情立刻“晴转多云”。
第二天,小伙子就收到了姑娘寄来的绝交信,俩人就这样分手了。
这种胆怯心理,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其比例数字
相当高:在青少年中大约占80%以上,而在已经工作多年有一定阅历的人当中差不多也
占5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
记得1984年10月,我国接待了3000名日本青年来访。
在中日两国青年的友谊联欢中,人们发现,不论是大庭广众场合的演讲,还是三五
一伙的分散交谈,日本的男女青年大都洒脱大方,善于言谈。相比之下,我国的男女青
年却大都显得过于拘谨,有些木讷,有些人甚至是“足将行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嚅。”
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聚会交际,许多人也往往是金口难开,过于拘谨的。在你推我让
之中,小伙子变成了忸怩腼腆的大姑娘;而大姑娘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
出来”。有些人甚至把不善言谈与交际当作为人老实正派的一大优点来标榜。如介绍对
象时就常说:“我女儿呀可老实了,真的,连话都不会说!”不会说话有什么好呢?如
果大家都是懦弱胆怯的“闷葫芦”,那就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高素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