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错误和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任何成功都包含着失败,每一次失败是通向
成功不可跨越的台阶。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
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老科学家严
济慈认为,失败,是达到成功的大路,因为每一次发觉虚假的东西后,便使我们诚恳地
去寻找真实的,指出一些错误方式以后便会小心避免再犯。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并不是
因他们掌握了什么走向成功的秘诀,而恰恰在于他们在失败面前不唉声叹气、不悲观失
望。大发明家爱迪生经过6000余次的失败,最终才发明了电灯,给世界人民带来了黑夜
中的光明。他在总结这段活动时说:“我对电灯问题,钻研最久,试验最苦,但是从未
灰心,更不信它试验不成!失败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著名药物学家欧立希发明一
种名叫砷矾纳明的新药,这种药能够治疗梅毒病和昏睡病。他在试制过程中,遭受过
605次失败,这使他痛苦万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在606次实
验中取得了成功。因此,欧立希把这种新药命名为“606”。一盏电灯要试验6000多次,
一种新药要试验606次,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辛!然而,最后的成功正是孕育在千百次
的失败之中。其实,成功与失败并没有绝对不可跨越的界限,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
是成功的黎明。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
人。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只在完全做对一件事情和几乎做对一件事情。
其次,错误和失败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
满;清醒的人,在失败面前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在逆境中的表现是对我们是否成
熟和气质优劣的最好的检验。真理在燧石的敲打下闪闪发光,失败就是锤炼人意志的燧
石。那些献身于人类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在接连不断的挫伤和失败面前,不但没有被压
倒,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表现出了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英勇气概。
一次欢乐的体会不可能永恒存在,它是有始有终的,那么当欢乐的体验消失后,多
少总会有不快的事情出现,甚至是一些大的痛苦出现。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欢乐之后
出现意外,也是基本的生活规律。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会福星高照,连着走运,令
人羡慕不已。不过这是极其罕见的,它往往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里,或者是文学作品之
中。即便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半个,那么这种好事也不能伴随其终生。或大或小的痛苦,
总会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烦恼、苦闷、不顺心的事,迟早会出现,这是由生活的本性所
规定的,也是生活本性的表现。
从上述的角度讲,在人的一生中,痛苦与快乐是交替出现的,这二者有其一必有其
二,相互转化,相互衬托,相互补充心理上的空白。痛苦与欢乐构成人生的节奏。贝多
芬在给别人的信中曾这样说:“我们这些具有无限精神的人,就是为了痛苦与欢乐而生
的。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能得到欢乐。”所以,尽管人们极力追
求幸福,追求快乐,同时人们极力躲避痛苦,但是人生有痛苦则是无论如何也躲避不了
的事。人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如何缩短痛苦,减少、避免那些由于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
痛苦。而在遇到痛苦之后,则力求化解痛苦,争取幸福。
从情感上讲,痛苦是人人所厌恶的。肉体上的痛苦,或者使人疼痛难忍,或者给人
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有一些肉体上的痛苦,还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创伤。灵魂中的痛
苦,较之肉体上的痛苦,对于人来说,是更加难以忍受的。它或者是自我的谴责,无尽
的悔恨,痛不欲生;或者是感到人生的艰难,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是处于一种
难堪的境地,进退不能,左右不得;或者是受到外在的压力,使人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前
途;或者是心中不平,使人倍感不公。诸如此类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极力想要避免的。
然而从理性上来看,痛苦不完全是人生的仇敌,不能把它视为绝对的恶事。应当看
到,那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是有双重品格的,它既是人生中难以完全避免的,
也是人在争取幸福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因为推动人们奋斗的力量,不仅仅
是对幸福的渴望,同时还有痛苦对人的刺激。人们厌恶痛苦,就会为摆脱痛苦而奋斗。
从历史上看,只有那些处于重重压迫之下,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阶级、人群,才会起
来闹革命,为争取起码的人生权力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