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管理咨询 标语展示 挂图展示 安全大全 框架装裱 标语列表 网上订单 最新动态 标语大全 发货公告 网站首页
 
管理首页 品质质量 人力资源 其它类别 生产管理 企业文化 管理知识 所有文章
幸福、成功、走运,对品性是一种危险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123 发布时间:2011/5/30 阅读:529
对于一个人来说,摆脱痛苦的欲望比获得幸福的欲望会更强烈。
    幸福对于处于痛苦之中的人来说,常常是一种奢望,人们往往是以摆脱痛苦为第一
步。由于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痛苦的摆脱,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进入了幸福的
境界。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生活在边远山区、经济落后的农村的孩子,其刻苦学
习的精神,远比一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富裕家庭中的孩子要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
看到农村的环境、生活条件,比起大城市来说,要艰苦得多。他们强烈的要求变换自己
的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而在目前来说,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可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大城市的孩子,在其学习的动力中,没有变换生存环境这个
动力,如果他再没有更加崇高的理想,那么其学习的劲头,当然就无法跟那些农村的、
穷困山区的学生相比了。
    这种现象表明,痛苦、艰难,其本身虽然不是构成幸福的条件,但是,它是促使人
们奋发努力的一种力量来源。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讲的“穷则变”。毛泽东所说的“穷则
思变”也是这样种思想的发挥。古代的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就
是艰难困苦,不堪忍受;“安乐”就是安逸舒适,快乐惬意。“生于忧患”,就是困苦
磨炼了人的意志,催人奋发向上,使人生命力顽强,朝气蓬勃。“死于安乐”,就是说
安逸舒适的生活,会消磨人的志向,使人贪图享乐,惧怕艰苦,不思进取,从而使人失
去了生存能力与旺盛的生命活力。自古以来,有多少花花公子就是由于贪图安逸,坐吃
山空,最后贫困潦倒,以至于死无葬身之地。而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自小就在与艰难
困苦的斗争中生活,患难给了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困苦使他们变得勤劳聪明,他们的物
质生活是贫乏的,然而其内心是充实的。他们也许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但他们是堂堂
正正的人,至少他们不会祸害百姓。
    德国的哲学家包尔森说:“幸福、成功、走运,对品性是一种危险,最后,对幸福
本身也是一种危险。”他引用《浮士德》中的话说:“享受使人退化”。在他看来,
“逆境、失败和受苦使人得到训导、加强和净化,不幸锻炼了意志,能忍受困苦的意志
在压力下变得坚韧和强健起来。它也给了我们以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的耐心,训练了我
们考验和测试自己各种力量的能力,使我们节制我们的要求,……”。
    包尔森讲的这一番道理与孟子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包
尔森讲的更加具体,更加重视艰难痛苦对人的心灵的训导、纯洁作用。我们说,痛苦对
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痛苦可以使人头脑清晰,使
人正确认识自己,使人总结经验教训;
    痛苦可以使人认识到在平常状态下,尤其是在处于幸福状态下无法认识到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讲,痛苦恰恰是一剂治疗灵魂疾病的良药,它可以使人清醒地思考人生的
苦乐,认识人生的价值、意义,认清社会上的各种在平时认识不到的问题。
    幸福是人企盼的,但幸福也有两重性。在中国人的俗话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
吃不了的苦,却有享不了的福”。其意思是说:人们忍受苦难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不
论有多么大的困苦,都可以千方百计去克服。但是优裕的生活条件、事业上的顺利、追
求的满足,对于某些人却是受用不了的。一些人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不会做出什么不
好的事,而在优裕的条件下、或是在顺利之中、满足之中,却出了一些不应当发生的事。
顺利、追求的满足,会使人自高自大,傲慢,胆大妄为,对别人不尊敬,为人变得尖刻,
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灵魂中的这类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如果在这种时刻,经历到人
生的磨难,那么痛苦也许能使他清醒一些。如果能因此认真反省,改过迁善,则可以使
其以后免除此一类的挫折,走上幸福的坦途。
 
 

      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您的评论将被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所共享,我们将对您的慷慨深表感谢。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友情链接申请〉|||||| 更多..........
24小时客服电话:「广东:13922515848」  「0769-82286226」
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莲花E区 邮编:523850
Copyright@2005-2008 东莞市锐谷网络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方企业文化宣传网 粤ICP备08012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