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快乐就是精神的快乐,是精神追求的满足。感官快乐离不开外界事物对感官
的刺激,因而它对外界事物有极大的依赖性。心灵的快乐则是依赖于人自身的修养,来
自主体对真善美的追求,来自自身的创造与奋斗。人的正当的感官需求,当然是人的价
值的内容之一。但是,人的灵魂的快乐比起感官快乐更有价值。感官的快乐不仅是短暂
的、而且过度的感官快乐会给人带来痛苦,会扰乱人的灵魂;而心灵的快乐是久远的,
心灵的快乐在于追求生活得更像一个人,也就是使人的价值更加得到充分发挥。心灵的
快乐与理想、与未来的目标,是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上把快乐分为结果的快乐
与目标的快乐,心灵的快乐中许多都属于目标快乐。确立一个目标,为之奋斗,为贡献
自己的目标因而精神上感到充实、满足。萧伯纳曾经说:“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
服务于你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的;在你被扔到垃圾堆上以前,完全奋斗的力量;成
为大自然的一个力量,而不是当一个过分自私自利的行尸走肉。”萧伯纳说的这种真正
的快乐,就是精神追求的快乐。追求精神快乐,是引导、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
力。
灵魂的快乐高于感官的快乐,只有灵魂的快乐、心灵的快乐,才能称之为幸福。
天地不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了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
之乐,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菜根谭》天地是万古长存的,但人活在这世界的机会,却只有一次!即使得享高
龄,也只不过百岁而已,何况,日子一天天地飞逝,转眼大限便将到来。因此,有幸生
存在这世界上,就要体认生命的意义,切勿虚度这短暂的一生。
陶渊明有一首“杂诗”,现抄于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己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人,由于时局动荡不安,遂使老庄哲学得以普及,一般人感于
人生无常,而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陶渊明的诗即可略见一斑。
他感叹人生像路边的尘土般,随风飘浮不定!既然大家同降生于这无常的世间,就
该像手足般相亲相爱,也就是《论语·颜渊篇》中所谓: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也何患乎无兄弟也?”
因此,大家应该有乐同享,只要我有一斗酒,就会呼朋唤友,共饮一番!
年轻时的活力充沛,一生只会出现一次;同样的,在一天当中,宝贵的早晨,也只
有一个。所以我们应当在这个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像亲兄弟一般和睦相处,共同寻求生
活的乐趣!
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它能够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有价值、有效率的事。
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或者至少会使你较容易产生忧虑。任何一个还在学校里学
医的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减低你对忧虑和恐惧等等感觉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劳也
就可以防止忧虑。
何西林曾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个修补。”在短短的一点
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棒
球名将马克告诉过我,每次出赛之前无论如何他得睡一个午觉,哪怕只睡五分钟,也能
够在比赛时赛完全场,并且一点也不感到劳累。
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于他能随时想睡就睡的习惯。
当亨利过八十岁的大寿之前不久,有人曾问他秘决是什么。他说:“能坐下的时候
我绝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绝不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