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这样开场:“好,我证明给你看。”这句话大错特错,等于是说:“我比
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
那是一种挑战。那样会揭起战端,在你尚未开始之前,对方已经准备迎战了。
即使在最温和的情况下,要改变别人的主意也不容易。
为什么要使你自己的困难更加一层呢?如果你要证明不要让任何人看出来。技巧要
到家,使对方察觉不出来。
“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象是他忘记的。”
三百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
“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正如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
“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比他聪明。”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门徒:“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是的,即使你知道是错的——你若这么说不
更好吗:“唔,是这样的!我倒另有一种想法,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如果我弄错
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
用这种语全“我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确实会得到
应有的效果。
无论什么场合,没有人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
我们班上一位同学哈尔德·伦克是道奇汽车在蒙他拿州比林斯的代理商,他就运用
了这个办法。他说销售汽车这个行业压力很大,因此他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常常冷酷
无情,于是造成了冲突,使生意减少,以及产生种种的不愉快。
他对别人说:“当了解这种情形并没有好处后,我就尝试另一种办法。我会这样说:
‘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可能也有错,请你告诉
我。’“这个办法很能够使顾客解除武装,而等到他气消了之后,他通常就会更讲道理,
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很多顾客因为我这种谅解的态度而向我致谢。其中两位还介绍他们
的朋友来买新车子。在这种竞争的商场上,我们需要更多这一类的顾客。我相信对顾客
所有的意见表示尊重,并且以灵活和礼貌的方式加以处理,就会有助于胜利。”
你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绝不会惹上困扰。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
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地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如果你肯定别人弄错了,就直率地告诉他,可知结果会如何?卡耐基举了一个特殊
的例子来说明。施先生是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最近在最高法庭内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
辩论。
案子牵涉了一大笔钱和五项重要的法律问题。
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施先生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六年,对吗?”
“庭内顿时安静下来,”施先生后来对卡耐基讲述他的经验说:“似乎气温一下就
降到零度。我是对的。法官是错的。
我也据实地告诉了他。这样就使他变得友善了吗?没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这
一边。我也知道我讲得比过去都精彩。
但我并没有合作外交辞令。我铸成大错,当众指责一位名声卓著、学识丰富的人,
所以我错了。”
没有几个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多数人都犯有武断、成见的毛病。我们多数人
都具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的缺点。因此,如果你很想指出别人犯的错误时,
请在每天早餐前坐下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这是摘自罗宾森教授那本很有启示性的
《下决心的过程》中的一段话:
“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
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
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
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的关
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
‘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
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
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
会找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
们早已相信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