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规划九问
v 对外在环境的评量如何?
v 对现有客户与市场的了解有多少?
v 能兼顾获利的最佳成长之道为何?
v 竞争者是谁?
v 企业是否具备执行策略的能力?
v 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为何?
v 是否能兼顾短期与长期的平衡?
v 企业面对的关键性课题为何?
v 该如何在永续性的基础上追求获利?
对外在环境的评量如何?
v 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应仔细审视本身的环境,并有深入的了解,举凡
v 经济与人口趋势、
v 政府管制的变动,
v 乃至新科技、竞争者之间所组成的联盟、
v 以及影响产品需求的有利及不利因素等等,都该在注意的范围之内。
v 每家公司面对的大环境都是一样,成功者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凭借的是具有不凡的眼光、感受与能力,以及早察觉变化的轨迹,从而研判出会对自身的环境、产业、竞争与业务所产生的影响。
对现有客户与市场了解多少?
v 你对客户与市场的了解,或许并不像你所认为的那么多。举例而言,如果你的客户是厂商,那么它的购买决策绝对不仅只涉及负责议价的采购经理而已。
v 人们在观看自己的企业时,往往是由内而外,也就是太把焦点专注在本身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上,却忽略了客户的需要与购买行为。
能兼顾获利的最佳成长之道为何?
v 你的企业是否需要开发新产品?
v 是否要为现有产品拓展新通路与新客户?
v 有必要收购其它企业吗?
v 与竞争者的成本相比如何?
v 有什么生产力提升方案,可以改善成本状况?
v 在界定成长机会时有一项有用的工具,那就是市场区隔标示(market segment mapping)。这一工具相当简单,任何企业都可应用,有许多消费性商品公司就因而获益颇大。
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为何?
v 阶段性目标能将策略计划拉回现实世界。如果执行计划时无法达到阶段性目标,领导人就该检讨策略是否有错。
v 良好的策略计划具有弹性。每年规画一次的作法可能相当危险,尤其是那些循环周期短的产业,市场不可能等在那里,配合你所规画的进度。
v 定期的期中检讨可以协助你认清现况,以及该注意哪些半途出现的因素,这也是企业领导人为何该从头就参与计划的另一项原因。
定否能兼顾短期与长期的平衡?
v 策略规画的进行必须实时进行,以反映出竞争环境与企业本身强弱势的变化,这也表示任务应该区分出短至中期、以及长期任务。
v 如此一来,计划就更能符合实际---思考该如何在短、中期获致成果,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v 追求短期与长期的平衡,乃是策略计划的重要部分。
v 一个不触及短期内成本、生产力与人员等课题的计划,可能会加剧执行中途的不测风险,甚至使长期目标难以达成。
你所提出的计划,既要播种、又要能丰收,不但能达成短期财务目标,也能够长期延续企业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