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企业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 分形企业是欧洲对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响应。本文介绍了分形企业的基本理论和分形企业在德国实施的案例,表明:分形企业的概念对中国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参考学习价值。
关键词 分形企业 先进制造系统与技术
1 引言
在80年代,日本制造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后来居上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很大的振动。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其一个调查项目“国际汽车计划(IMVP) 项目研究”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系统地分析了造成日本与美国汽车制造业差距的主要原因, 归纳出了一种新的生产系统模式-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1]。
精益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的优点,既避免了前者的高成本,又避免了后者的僵硬化。精益生产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雇用了多面手,并采用了通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来制造品种多样的产品。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人”为中心,以“简化”为手段,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2]。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创了精益生产方式。当其它的日本汽车公司和制造企业引用了这一卓越的生产方式后,日本制造业很快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德国的工程师学会(VDI)主席Warnecke教授在1993年提出了“分形企业”的概念和理论。他将分形企业作为欧洲对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响应[3]。 Warnecke教授领导的研究所将分形企业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4]。
本文将主要介绍分形企业的基本理论和分形企业在德国实施的案例。希望对中国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