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管理咨询 标语展示 挂图展示 安全大全 框架装裱 标语列表 网上订单 最新动态 标语大全 发货公告 网站首页
 
管理首页 安全生产 消防安全 班组安全 防护用品 安全隐患 职业健康 安全教育 安全违章 应急标语 事故标语 电力安全 化工安全 机械安全 建筑安全 加油站安全 交通安全 矿山安全 特种作业安全 高处作业安全 社区安全 学校安全 其它安全标语 安全生产知识 所有文章
炼铁安全规程3-喷吹煤粉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炼铁安全规程 发布时间:2011/12/6 阅读:1023
7  喷吹煤粉
7.1煤粉设备室及室内的一切设备均应有防爆措施。设备室和应该泄爆的设备应有泄爆装置,室内要通风良好。煤粉罐及输送煤粉管道应有供应压缩空气的旁路设施。
喷吹烟煤时则应有供应氮气的旁路设施。该旁路设施应涂黄色,以区别于其他系统。
喷吹煤粉设备房周围,应留有通行消防车的道路。
喷吹系统或者在该区域内需要动明火时,应经安全、保卫部门同意,发给动火证,并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喷吹系统动火前,应将系统中残煤吹扫干净。
7.2贮煤罐、喷吹罐应有泄爆孔。泄爆孔的面积,由设计确定。泄瀑膜须用1.0毫米厚的铝板,每批铝板使用前,应抽样检验耐压强度。泄爆孔应朝向安全地点。
喷吹罐停止吹煤时,储煤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喷吹烟煤时,储煤罐和喷吹罐储煤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罐体结构应能保证煤粉从罐内完全、自动流出,应有测量罐内煤粉料面高低的指示计。
7.3在喷吹烟煤系统中,为保证及时处理事故,防止手动操作失误,应设置气控装置和非电动顺序控制系统。
7.4当控制喷吹煤粉的阀门、调整阀门和切断阀门有一个失灵或仪表失灵时,应能自动停止向高炉喷吹煤粉并报警。
7.5混合器与煤粉输送管线之间,应有逆止阀和自动切断阀,所有喷煤的风口前的支管上均应安装逆止阀。
7.6喷吹房与炉台之间,应有走桥相通,有信号与高炉值班室联系。
喷吹煤粉时,喷吹罐压力至少大于高炉热风压力0.5公斤/厘米2,否则禁止喷吹。
7.7煤粉管道的设计及喷吹煤粉的速度,应保证煤粉不沉积。停止喷炊时,应当有压缩空气吹扫管道。喷吹烟煤时则须用氮气吹扫。
7.8煤粉、空气的混合器,不许安设在风口平台上。
7.9喷吹烟煤时,喷吹罐的充压和收尘设备的气源必须使用氮气。
氮气系统不允许泄漏。
7.10喷吹系统和喷吹系统区域应有防火设施。
7.11球磨机出口的温度应低于80℃,煤粉仓、布袋除尘器、喷吹罐等的温度应低于70℃。喷吹罐应有温度记录和超温、超压警报装置。
7.12喷吹烟煤时,制粉系统气体含氧量不得大于15%。
7.13风大于1公斤/厘米2的压力容器,应符合《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的要求。
7.14喷吹罐的限压阀应安装过滤器,禁止直接向大气中排放煤粉。
7.15检查制粉、喷吹系统时,应使用防爆照明灯具。
7.16对喷吹煤粉系统的一切设备、设施及室内墙壁地面必须建立每班的严格清扫、冲洗制度。
7.17检修喷吹煤粉设备时,要防止设备中积存的煤尘飞扬和发生爆炸,使用的工具应镀铜,检修现场严禁动火或产生火花。必须动火时,要经安全、保卫部门同意。
8  富氧鼓风
8.1连接富氧鼓风处,应有逆止阀和快速自动切断阀。吹氧系统及吹氧量应能远距离控制。
8.2含氧量超过25%且热风系统漏风,或者坐料以及风口灌渣(焦碳)时,应停止吹氧。
8.3吹氧设备、管道以及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防护用品,均不得有油污;使用工具还应镀铜、脱脂。吹氧设备周围严禁动火。
开启氧气阀门应按顺序缓慢进行。氧气压力不得过小或过大,否则应随时通知供氧部门进行调整。
8.4正常送氧时,氧气压力应大于冷风压力1公斤/厘米2,小于该值时应通知制氧、输氧单位,并立即停止供氧。
8.5氧气管道检修和长期停用重新启用前,应彻底检查、清扫,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8.6检修吹氧设备动火前,应认真检查氧气阀门,确保不泄漏。并用干燥的压气或氮气置换,取样化验合格后,经安全、保卫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8.7严禁干、湿氧气在氧气管道中混送,或交替输送。
8.8对氧气管道、应定期测壁厚,最长不超过5年。必要时要做控伤检查和强度试验。当壁厚腐蚀达1毫米时,应更换管道。
9  炉前出铁场和炉台构筑物
9.1炉前出铁应设防雨天棚。防雨天棚的高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高炉容积(米3
防雨天棚下沿高度(米)
≤100~255
>9
620
>7
≥1000
>18
天棚顶设有清灰装置时,天棚顶的坡度可为1/12,没有清灰装置时,其倾斜角应不小于45°,并应定期清除积灰。
渣口和渣铁罐上面应设防雨棚和排烟罩。
255米3及其以上的高炉,炉前出铁场支柱应用钢结构件;小于255米3的高炉,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件,但应有防热措施。炉前铸铁时,所有房架均应采用钢结构件。
9.2每个铁口的流量,不得长期大于3000/24小时。容积大于1500米3的高炉,宜有2个以上的铁口。高炉应有2个以上的渣口。
9.3渣沟、铁沟应有横跨用的活动小桥,撇渣器上应设防护罩。渣口正前方,应设挡渣墙。
9.4炉台及构筑物,应经常清除铁瘤和清扫灰尘。
9.5炉前辅助材料及铁块的运输应机械化。
9.6高压高炉主铁沟坡度应大于5%,常压高炉主铁沟坡度可为10~20%。一般中型高炉主铁沟的净断面宜为0.7~0.9米2。大型高炉主铁沟的净断面不宜小于1.3米2。主铁沟长度不宜小于下表数值:
炉容(米3
≤100
255
620
≥1000
主铁沟长(米)
7
9
10
13~14
主渣沟坡度应为15~20%,直线长度不得小于4~5米。渣沟、铁沟不宜转直角弯,转弯曲率半径宜选2.5~3米。
9.7泥炮操作室应能清楚地观察到泥炮的工作情况和铁口的状况,泥炮室应有两个相对位置的出、入口通至安全地点。
9.8新建、改建高炉炉前的渣沟、铁沟,应有活动封盖和相应的排烟除尘装置。
出铁场及其周围环境,含尘量应符合本规程18.3条表4的要求。
现有高炉在大修时应完善上述装置,使炉前空气含尘量和有害气体含量达到本规程18.3条表4的要求。
9.9禁止使用高炉煤气烘烤渣沟、铁沟。
10  热风炉和煤气系统
10.1热风炉及其管道内衬耐火砖和绝热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型材料的选用至少应符合上述要求。
10.2热风炉炉皮烧红、开焊或有裂纹时,应立即停用,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每8小时至少检查一次热风炉。
10.3热风炉应有技术档案,检修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应归档。除日常检查外,每月应详细检查一次热风炉及其附件。每年应测定一次热风炉气体动力学数据。测定结果应归档。
10.4热风炉炉壳上禁止焊接支架,检修作业时临时架设的支架,在检修作业完毕后必须立即全部拆除。
10.5禁止在热风炉各平台及走道上堆放杂物,并经常清扫。
10.6热风炉烟道应留有清扫和检查用的人孔。为防止烟道积水,应配备水泵。
10.7燃烧器的煤气管,应有煤气自动切断闸板,当燃烧器风机停止运转时,该闸板应能自动切断煤气,并发出警报。煤气管道上应有流量表及煤气流量调节器。
10.8热风炉管道和各阀门应严密。放风阀应在冷风管道上,其操纵台应设在泥炮室侧,要备有电动开关按钮和手动操纵杆;高炉值班室内应设电动控制阀。为监测放风情况,泥炮室侧的操纵按钮(或摇柄)附近,应安装风压表。
10.9热风炉混风调节阀前,必须备有闸板式切断阀。当高炉风压小于0.2公斤/厘米2时,必须自动关闭混风切断阀。
10.10热风炉炉顶温度及废气温度不得超过设计标准。
10.11热风炉必须使用净煤气烧炉,净煤气含尘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炉容(米3
炉顶压力(公斤/厘米2
净煤气含尘量(毫克/标米3
≤100
>0.15
<30
255>
0.3
<15
≥620
>0.5(高压操作)
<10
煤气中的饱和水含量应小于47.45克/标米3(相当于煤气温度35℃时的饱和水含量)。
热风炉净煤气支管处煤气压力应符合下表要求:
炉容(米3
≤100
255
620
≥1000
煤气压力(公斤/厘米2
≥0.03
≥0.035
≥0.05
≥0.06
10.12热风炉烧炉期间,应经常观察和调整煤气火焰。出现灭火时,应及时关闭煤气闸板,找出灭火原因后,确认能重新点时,方可点火。
煤气自动调节机失灵时,不得烧炉。
10.13热风炉应有倒流管。休风应使用倒流管倒流。无倒流管的热风炉,倒流炉炉顶温度应超过1000℃,不得几座热风炉同时倒流。严禁用倒流的热风炉送风。
10.14休风后,各项电动联锁操作应改为手动操作。烧炉使用的天然气或焦炉煤气,应在减风时关闭。
10.15煤气管道必须维持正压,煤气闸板必须不泄漏煤气。
10.16高炉和热风炉所有附属设备的煤气管道的最高处,均必须有煤气放散管及阀门。该阀门的开关应能在地面控制。
经常有人进行检修作业的一类煤气区,应有经过净化的压缩空气管道及阀门,以备作业时配带送风面具使用。
10.17严禁除尘器和高炉煤气管道泄漏。如果泄漏,必须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以休风处理。
10.18在除尘器的下部和上部,至少应各有一个直径不小于600毫米的人孔,并设置两个相对出入口的清灰平台,其中一个出入口应能通往高炉值班室或高炉炉台。
10.19除尘器应安有带旋塞的蒸汽管头,所使用的蒸汽应与炉台蒸汽包联结,汽包与除尘气之间的蒸气管不得堵塞或冻结。
10.20除尘器在荒煤气入口处应有锥形盘式切断阀门,该阀门的控制开关应设在炉台上。
10.21原有除尘器清灰使用的重锤锥形盘式阀,应大中、中修时改为湿式螺旋清灰机或改用管道输送。
10.22除尘器每天至少应清一次灰,清灰时应经工长同意。
10.23检修清灰阀时,放灰口必须用盲板堵死,并须切断电源,煤气救护人员应在场监护。
10.24清灰阀关不严时,应减风后关严,但不得休风。
11  炉前渣、铁处理
11.1应严格按进度表,在值班工长领导下组织出渣、放铁。
11.2出铁、渣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发出出铁、出渣的音响或停止信号。水冲渣的高炉必须先开动冲渣水泵。
11.3应根据高炉的有效容积和冶炼强度来规定铁口的深度和角度。并制定铁口维护制度,严禁铁口潮湿时出铁。
11.4泥炮应由专人操作,炮头必须完整。炮泥应按规定标准配制。根据铁口状况及炮泥种类,决定打泥量及拔炮时间。
11.5渣沟、铁沟和砂口,应定期铺垫并加强日常维修。
11.6处理铁口及出铁时,铁口正对面不准站人,炉前吊车应远离铁口。出铁、出渣时,严禁清扫渣铁罐轨道和在渣铁罐上工作。
11.7开口机应转动灵活,专人使用。出铁时,开口机应移到铁口一侧固定,不得影响泥炮工作。
11.8泥炮应有量泥标尺。泥炮装泥时,不准将手放入装泥口内。
液压设备禁止漏油,要有防高温烘烤的措施。
11.9装泥时,禁止往泥膛内打水。不准使用冻泥、稀泥和混有杂物的炮泥。
11.10泥炮应有音响信号。开动泥炮时,其活动半径内不许有人。
11.11铁口发生事故或泥炮失灵时,应减风、常压或休风,直至堵好铁口为止。
11.12炉前设备的电缆线应防止机械损伤和烧损。电气设备应接地或接零。
11.13更换开口机钻头或钻杆时,应切断电源。
11.14通氧气用的胶管应脱脂,炉前使用的氧气胶管长度不得小于30米,10米内不允许有接头。
氧气铁管长度不得小于4米,氧气胶管与铁管联接处不得漏气。
放置的氧气瓶必须距离明火10米以外,并不得放在正对渣、铁口处。氧气瓶要有瓶盖和安全阀,并严防油脂污染。
11.15炉前工具在接触铁水前,必须烘干。
11.16使用的铁水罐必须烘干。要建立渣、铁罐使用牌制度。没有取得使用牌,不得使用该渣、铁罐。
11.17渣、铁罐内的最高渣、铁液面,应低于罐沿300毫米。不得移动正在用于出渣、出铁的渣、铁罐位。
11.18活动砂口,活动主沟和摆动溜咀的接头处,必须认真铺垫,经常检查,严防漏渣、漏铁。出铁前,应检查摆动溜咀的机械可靠性及灵活性。
11.19渣罐倾翻装置必须能自锁,渣罐使用以前,必须喷以灰浆或用干渣垫底。渣罐内禁止有积水和易燃易爆物质。
11.20铁罐轴耳应锻制,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8。轴耳磨超过原轴直径的10%即报废。每年应对轴耳作一次非破坏性探伤检查,并作好记录,归档。
11.21禁止使用凝盖孔口直径小于罐径1/2的铁、渣罐。禁止使用轴耳开裂、内衬损坏的铁罐。
重罐不许落地。
11.22重渣、铁罐车的行驶速度不得大于10公里/小时。在高炉下行走、倒调时不得大于5公里/小时。
11.23必须根据出铁进度表,提前30分钟配好渣、铁罐,要逐步做到重罐拉走后立即配空罐。
11.24水冲渣应有备用电源和备用水泵。每吨渣的用水量,应多于7吨。水压不宜低于1.5~2.0公斤/厘米2
11.25冲渣沟坡度应大于3.5%,不得有直角弯,尽量直线布置。铁口冲渣应有单独的水冲渣沟,大型高炉渣口应有各自的水渣沟,并设有活动封盖及排烟装置。
水渣沟架空部分,应有带栏杆的走台。水渣池周围应有栏杆。内壁应有扶梯,规格应符合本规程3.1条要求。
11.26靠近炉台的水渣沟上部和渣沟溜咀前,应有净空尺寸不大于200毫米的活动栏网。
11.27出铁、出渣前,应有音响和灯光信号与水泵房联系。确保水量水压正常。出故障时,应立即停止冲渣。
11.28启动水泵前,应确保水冲渣沟内无人。故障停泵, 必须及时报告。
11.29水冲渣时,溜咀附近不许站人。铁口不正常时,应停止水冲渣。
11.30渣沟内应有沉铁坑,严防渣罐或水渣沟过铁。
11.31水冲渣发生事故时,应有改向渣罐放渣或向干渣坑放渣的备用设施。
11.32炉前冲渣不准使用未经净化处理的煤气洗涤水,水冲渣蒸汽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本规程18.3条表4的要求。
11.33弃渣场场址应在总图设计中统一布置。
11.34弃渣场应设专用铁路线,其要求应符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
11.35倾翻渣罐时倾翻角度应小于116度(丝杆剩5~6扣)。翻罐时,人员应离开。倒干渣应选好地形,防止渣壳崩落伤人。翻罐前,罐车必须采取止轮措施,再远距离操作翻罐。
11.36向翻罐机供电时,应采用隐蔽插头的软电缆,并在离罐30米以外的地点操作按钮。
11.37应使用打渣壳机和撞罐机处理罐口结壳及翻渣后的罐内结壳。
11.38渣中含铁较多时,严禁向弃渣池倾翻。
11.39平渣机工作时应防止轧坏电缆或溜车。平渣机工作地区距离罐车位置,应不少于30米,翻罐时不少于50米。
11.40重渣罐翻不出渣时,要待彻底凝固后再处理。
 
 

      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您的评论将被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所共享,我们将对您的慷慨深表感谢。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友情链接申请〉|||||| 更多..........
24小时客服电话:「广东:13922515848」  「0769-82286226」
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莲花E区 邮编:523850
Copyright@2005-2008 东莞市锐谷网络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方企业文化宣传网 粤ICP备08012228号